“糖尿病足、褥疮的患者通常会有慢性难愈合创面,我正在研究的光固化水凝胶材料,可以作为敷料止痛、促进伤口愈合。”能以所学服务百姓健康,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研究生牛钟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牛钟璞是上理工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特色化探索的受益者,他从研一开始就在大学实验室和医院病房“往返跑”,在校内导师岳学峥和上海长征医院导师朱鴷的共同指导下实现医工交叉工程应用。如今这场育人改革探索再度升级——今天,上海理工大学联合联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26家理事单位,发起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这意味着上理工“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迎来全方位布局,将使得“以行业、企业关键技术难题为课题”“学习多学科交叉复合知识”“校企双导师带教”成为越来越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日常配置”。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保、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组建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负责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双导师队伍建设、项目制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全流程管理等工作。将组织“揭榜挂帅”,由企业发榜,设立研究生课题和名额,项目制深化工程人才培养。上理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崔国民介绍:“工科专业学生最忌闭门造车,我们希望建立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招生计划单列、生源选拔、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指导等环节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据了解,卓越工程师学院还将校企联合共建交融性、综合化、项目化的一流核心课程,包括专业领域核心课程、实践案例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学科交叉课程的多模块组合。本科生也可以通过CO-OP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到“带薪实习课程”中,全力提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相较于传统的宽口径工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坚持需求导向,直面全球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把企业重大产业创新需求和关键技术难题,凝练为攻关项目并形成研究生培养课题,在‘真刀真枪’实战中进行学生培养,”校长丁晓东表示,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交融的有效路径。
据悉,上理工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理事单位包括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多方协同将加快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培养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新民晚报报记者 易蓉
严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方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东方都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东方都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3455677927@qq.com)删除! 上海东方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电子版官网|上海东方都市网电子版阅读|上海东方都市网是电视台网站|上海东方都市网媒体|上海东方都市网爆料|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都市网专栏|上海东方都市网上海书评|投诉上海东方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有哪些内容|上海东方都市网在哪里看|上海东方都市网是什么样的媒体|上海东方都市网新版上线|上海东方都市网新浪博客|上海东方都市网新闻频道|上海东方都市网杂志|上海东方都市网官网|上海东方都市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