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综合> 正文

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有哪些?

今日上海网(jinrishanghai)今日上海报道

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来减少血栓的形成。以下是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的抗血小板药物:

1. 环氧合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

环氧合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而阻止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和抑制血栓生成的作用。阿司匹林是最基本的抗血小板药,已被应用百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而阻止血小板产生TXA-2,TXA-2有强大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PGI-2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和解除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肝损伤。

2. 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它们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一种特异性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临床上经常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治疗,总体的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噻氯匹定的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相似,但由于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现在已经被氯吡格雷取代。

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AC)活性,增高血小板内环核肝酸含量(cAMP),增强内源性PGI2而起作用,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的第一聚集和第二聚集。高浓度时(50m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如每天口服本药超过400mg,约25%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眩晕较多见;腹部不适、头痛、皮疹等较少见;腹泻、呕吐、脸红、瘙痒、心绞痛等罕见;偶有肝功能异常。

4.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包括阿昔单抗(单克隆抗体)、依替巴肽(肽类化合物)和替罗非班(非肽类化合物)。这些药物能够阻断血小板上的GPⅡb/Ⅲa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目前我国只有替罗非班上市。

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其他治疗方法来决定最合适的药物。例如,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或移植术后,通常会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药物,并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患者应避免手术和创伤,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今日上海网官网www.dongfangdushi.com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都市报道  新闻晨报  综合新闻 今日上海网官方